医尔特将继续翱翔于蓝天之上,领军体外诊断试剂大未来
医疗健康产业是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这一点在企业家的圈子里基本达成了共识,国务院此前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目标: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到2030年达16万亿。
在众多的医药子赛道中,医疗器械是未来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一方面是由于医疗器械的发展前景广阔,景气度非常高;另一方面,医疗器械受利空政策的影响比较小,不像仿制药领域受“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达到6259亿元。从盈利的角度来说,根据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的数据 ,2019年,64家医疗器械A股上市公司合计营业收入1190.33亿元,同比增长14.01%,合计获得归母净利润186.91亿元,同比增长14.38%。
体外诊断(IVD)作为医疗器械的重要分支,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以及国产替代大趋势等因素的推动下发展非常快,《每日财报》今天聚焦的主角就是体外诊断。
先来做一下知识普及,体外诊断(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 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
根据Evaluate Medtech的数据,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050亿美元,其中IVD领域526亿元, 在医疗器械市场中的占比约为13%。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5304亿元,其中IVD领域713亿元,在医疗器械市场中的占比超过13%。从终端用户来看,2018年国内IVD产品主要客户公立医院的检查收入达3157亿元、同比增速为12.48%,重要客户ICL和体检中心行业增速也在 20%左右或以上。
下游需求旺盛带动上游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IVD行业规模713亿元,同比增长25.6%,远超全球IVD市场6.0%的增速。按检验原理和方法的不同,体外诊断细分市场主要可以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血液诊断、POCT(即时诊断)等。其中,免疫诊断占比最大为38%,分子诊断超越生化诊断成为第二大类别,分别占比20%、19%。
免疫诊断侧重于对样本中微量物质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出错率小,涵盖了放射免疫、酶联免疫、胶体金、化学发光等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传染病检测、内分泌、肿瘤等领域,近年发展较快。
而免疫诊断中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结果稳定、安全性好及使用期长等方面的系统性优势,在性能上对其他免疫方法形成全面超越,因此成为免疫诊断的主流,对酶联免疫等定性/半定量产品进行替代,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